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典籍故事名师说活动 杨朝明主讲:《论语》教人们做君子
来源:儒果儿微信公众号作者: 2023-04-11 14:36
2023年是习近平总书记视察曲阜孔子研究院并发表重要讲话十周年,也是习近平总书记给山东大学《文史哲》编辑部全体编辑人员回信两周年。为了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嘱托,进一步增强历史自觉,坚定文化自信,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、创新性发展,儒学高等研究院创办了《典籍故事名师说》和《典籍故事青年说》系列文化活动。分别以学术视角和青春视角对经典进行时代化阐释,解读典籍故事中蕴含的思想观念和人文精神。
2023年3月30日,由山东大学党委宣传部、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共同主办的“典籍故事名师说”在邵逸夫科学馆一楼报告厅举行。山东大学儒学高等研究院特聘教授、第十四届全国人大代表、国际儒学联合会副理事长、中华孔子学会副会长、中国哲学史学会常务理事杨朝明先生应邀做了题为“《论语》教人们做君子”的学术报告。讲座由山东省泰山学者、儒学高等研究院教授曾振宇主持。曾振宇教授介绍了杨朝明教授的治学经历及学术贡献,讲座在热烈掌声中拉开帷幕。
中国人的家国情怀体现于“君子”一词中,《礼记》载:“大孝尊亲,其次弗辱,其下能养”,儒学某种维度是“回家”的哲学,君子居仁由义,尊其亲,养其长,于是能够泛爱众,将仁推扩开来。杨朝明教授从辜鸿铭《中国人的精神》谈起儒家君子的修养品格。他指出,中国人的温良是根植在民族文化中的教养,在中国人温良的形象背后,蕴含着赤子之心和处世智慧。子贡曾言及孔子温良敦厚的人格魅力:“夫子温、良、恭、俭、让以得之。”《孔子家语》亦揭明了六经对于提升人格修养的重要作用:“其为人也,温柔敦厚,诗教也;疏通知远,书教也;广博易良,乐教也;洁静精微,易教也;恭俭庄敬,礼教也;属辞比事,春秋教也。”杨朝明教授指出,温良是一种同情和人类智慧的力量。近代以来,中华民族受尽了屈辱和磨难,无数仁人志士舍身救国,虽政见主张不尽相同,但都怀有一颗赤子之心,都为了拯救国家和民族而奔走呼号,我们在这些前辈身上能看到中国人骨子里的温良。
接下来,杨朝明教授对“《论语》是君子之学”作出了解答。他提到《论语》和《孔子家语》中“君子”一词出现过上百次,当今社会亦有很多人热衷“君子”之道。在谈及“君子”的定义时,杨教授着重提到了“天命”的概念:“不知命,无以为君子也。”杨朝明教授认为儒家所谈的“命”有二义,一为天命,一为使命。从外在理解“命”为“天命”,即知晓我是谁?我应有怎样的担当?从内在理解“命”为“使命”,即明晰我怎么做?我怎样做好自己?“知天命”既要深刻体认“天命”赋予的责任与担当意识,又要坚定理想信念、明晰自身的使命与定位。杨教授引用王阳明被贬龙场瘴毒穷恶之地却“未尝一日之戚戚”的例子,阐明真正的“君子”要有高远笃定的人生追求、有大人君子的使命担当、有坦荡仁和的博大胸襟。
子曰:“吾十有五而志于学。”人惟患无志,有志无不成者。杨朝明教授认为,《论语》讲信念、明礼、诚敬,即“看见远处的自己、走向远处的自己、成为远处的自己”,其旨在于成就君子人格。杨朝明教授从“儒”字的原义阐释,指出儒学有“澡身而浴德”之意,喻指我们要洗净身心,要做“君子儒”,无为“小人儒”,做到明礼知耻、好恶有节,坚定理想信念,这样方能实现“远处的自己”,成为理想中的君子。杨朝明教授提到,辜鸿铭翻译《春秋》,将其中的“名分大义”翻译为“荣誉和责任的重要原则”,强调了“荣誉与责任”是决定民族兴衰的道德原因这一主旨。这同样也是“四书”“五经”等中华经典的“大义”,是中华文明存在的基础,是中国国家观念的基础。最后,杨朝明教授以“万仞宫墙”作例,谆谆告诫大家要得其门而入,提升自身境界、肩负社会责任。儒院学子应在学习和研究中,深入发掘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价值、增强文化自信,为让更多的现代人感受到鲜活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发挥自己的一份光和热。
杨朝明教授长期致力于孔子儒学与传统文化的传播与弘扬。两会期间,杨朝明教授提出多项建议,包括大力弘扬传统文化,助力法治中国建设;校服应该具有与学校文化相适应的辨识度,成为穿在身上的“美育教科书”;建好孔子故里的中国教师博物馆,打造涵养教师精神家园的“新杏坛”……杨朝明教授还多次谈及文化自知、文化自信、文化自强三者之间的关系。没有文化自知,没有对自己民族文化的基本了解,文化自信也就无从谈起。因此要了解文化,就要重拾对自己民族文化的“温情和敬意”,走近孔子儒学,走近我们博大精深的传统文化。
讲座最后,杨朝明教授就学生提问的“《论语》中孝的观念”“儒医品德发扬路径”及“如何在生活情境中把握文化精神”等问题进行回答。此次讲座在热烈掌声中圆满结束。
编辑:张懿程
文章、图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